血型正定型(正向定型)和反定型(反向定型)是ABO血型鉴定的关键步骤,其目的是通过红细胞抗原与血清抗体的相互验证,确保结果的准确性。当正定型显示为A型,而反定型显示为B型时,可能存在以下情况或需注意的问题:
1. 正定型与反定型的基本原理
正定型(正向定型):用已知的抗A和抗B标准血清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。例如:
若红细胞与抗A血清凝集,则为A型抗原阳性;
若与抗B血清凝集,则为B型抗原阳性;
若均凝集则为AB型,均不凝集则为O型。
反定型(反向定型):用已知的A型、B型、O型标准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体。例如:
A型血血清应含抗B抗体,与B型红细胞凝集;
B型血血清应含抗A抗体,与A型红细胞凝集。
2. 正定型A型、反定型B型的可能含义
(1)常规情况下的矛盾
正常情况下,A型血的正定型应显示红细胞含A抗原,反定型应显示血清中含抗B抗体(即与B型标准红细胞凝集)。若反定型结果为“B型”,可能存在以下矛盾:
技术性误差:如样本污染、试剂失效、操作失误等,需重复实验验证。
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:
ABO亚型:如A亚型(如A2、A3等)的红细胞A抗原表达弱,可能导致正定型误判;同时血清中可能存在不规则抗体(如抗A1抗体)干扰反定型。
疾病影响:某些疾病(如白血病、消化道肿瘤)可能使红细胞抗原表达异常,或血清中产生非典型抗体(如类B抗原)。
近期输血或移植:输入异体红细胞可能造成混合细胞群,导致正反定型不一致。
(2)特殊血型的可能性
顺式AB型(CisAB):一种罕见的AB型亚型,红细胞同时携带A和B抗原,但血清中可能含有弱抗B抗体,导致反定型与B型红细胞反应。
类B现象:某些感染或肿瘤患者可能产生类似B抗原的物质,使A型红细胞误判为AB型,而血清中仍保留抗B抗体。
3. 解决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步骤
1. 重复实验:排除操作失误或试剂问题。
2. 增强实验灵敏度:
用试管法替代玻片法,或延长反应时间以检测弱抗原/抗体。
采用抗A1、抗H等补充试剂检测亚型。
3. 辅助检测:

吸收放散试验:确认弱抗原的存在。
唾液血型物质检测:验证分泌型个体的抗原表达。
基因分型: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ABO基因型,排除血清学干扰。
4. 临床意义
输血安全:正反定型不一致可能导致输血错误,引发溶血反应。
疾病诊断:某些ABO亚型或异常抗原与疾病相关(如白血病、类B抗原与肠道感染)。
遗传研究:罕见血型的发现对遗传学和法医学有重要意义。
总结
当正定型为A型、反定型为B型时,通常提示存在ABO亚型、技术误差或病理干扰。需通过重复实验、补充检测(如吸收放散试验或基因分型)明确结果,避免临床输血风险。若确认属于特殊血型(如A亚型或顺式AB型),需在医疗记录中明确标注,以便后续治疗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