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方法
1. 正向定型(红细胞定型)
通过已知抗A和抗B标准血清检测受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。若红细胞与抗A血清凝集,说明存在A抗原;与抗B血清凝集则存在B抗原。
常用方法:
玻片法:操作简单,适用于大批量检测,但灵敏度较低,需反应时间较长(至少10分钟)。
试管法:通过离心加速凝集反应,灵敏度高,适用于急诊或抗原较弱的样本(如幼儿、老年人)。
凝胶微柱法:标准化操作,定量加样,结果通过血型仪分析,准确性高。
2. 反向定型(血清定型)
用已知A型、B型红细胞检测受检者血清中的抗体。例如,若血清与B型红细胞凝集,说明存在抗B抗体,结合正向定型结果可确认血型。
意义:
验证正定型结果,避免因抗原弱化(如亚型A2、B3)或疾病(如白血病、瘤)导致的误判。
新生儿因抗体未发育完全,可仅做正定型。
3. 双保险原则
临床要求正反定型结果一致才能判定血型,确保准确性。若结果不符,需排查亚型、冷凝集素、药物干扰等因素。
二、ABO血型鉴定结果为“A型”的含义
1. 生物学特征
红细胞抗原:含有A抗原,无B抗原。
血清抗体:含有抗B抗体(IgM类),可凝集B型或AB型红细胞。
2. 输血规则
可接受血型:A型或O型(O型为“万能供血者”,但仅限紧急情况下少量输注)。
不可接受血型:B型或AB型,否则抗B抗体会引发溶血反应。
3. 临床意义
输血安全:需与供血者ABO血型匹配,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。
器官移植:需选择A型或O型供体,减少排斥风险。
遗传学:父母血型组合为A×A、A×O、A×AB时,子女可能为A型或O型;若父母为B型或AB型,需结合基因型分析。
4. 特殊情况
亚型:如A亚型(A1、A2等)抗原弱,可能导致正反定型不一致,需额外检测(如吸收放散试验)。
疾病影响:肿瘤、免疫疾病可能减弱抗原或抗体表达,需结合其他方法验证。
三、示例:A型血鉴定结果分析
| 检测项目 | 结果 | 解释 |

||-|--|
| 抗A血清凝集反应 | 阳性(+)| 红细胞含A抗原 |
| 抗B血清凝集反应 | 阴性(-)| 红细胞不含B抗原 |
| 血清与A型红细胞反应 | 阴性(-)| 血清不含抗A抗体(符合A型特征) |
| 血清与B型红细胞反应 | 阳性(+)| 血清含抗B抗体(确认A型) |
结论:正反定型一致,判定为A型血,可安全接受A型或O型血液。

四、注意事项
假阴性风险:玻片法可能因抗体效价低或反应时间不足漏检,建议结合试管法。
新生儿与老年人:抗体或抗原较弱时,需采用高灵敏度方法(如凝胶微柱法)。
紧急输血:若无法快速鉴定,可输注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作为临时方案。
通过以上步骤,临床可准确鉴定ABO血型并指导安全输血或移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