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型中的“A亚B”通常指一种罕见的ABO亚型,具体可能涉及B(A)血型或顺式AB型等特殊情况。以下是具体解释及相关信息:
一、基本概念

1. ABO亚型定义
ABO亚型是ABO血型系统的细分类型,由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强度、结构或数量异常。这些亚型具有遗传性,血清学特征与常见ABO血型不同,需通过特殊检测手段鉴定。
2. “A亚B”的可能含义
B(A)血型:一种罕见的B亚型,由B等位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表面同时存在少量A抗原和正常B抗原。常规检测可能误判为AB型,但反定型结果不符,需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。
顺式AB型(CisAB):A和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(非正常AB型的A、B基因分别位于两条染色体),导致红细胞同时表达A和B抗原,但抗原强度较弱。
二、血清学特点
1. B(A)血型
正定型:与抗A和抗B试剂均反应(可能误判为AB型),但抗A反应较弱(如凝集强度仅1+~2+)。
反定型:血清中含抗A抗体(与A型红细胞凝集),不符合AB型血型的反定型规律。
H抗原:H抗原含量接近O型红细胞,明显高于普通B型红细胞。
2. 顺式AB型
红细胞同时表达A和B抗原,但抗原强度弱于正常AB型。
血清中可能含不规则抗A或抗B抗体(如抗A1)。
三、临床意义
1. 输血风险
若误判为AB型并输注AB型血液,可能引发溶血反应(因患者血清中含抗A抗体)。
正确输血方案:选择B型或O型洗涤红细胞。
2. 遗传特殊性
B(A)或顺式AB型可能打破常规遗传规律(如AB型与O型父母可能生育出AB型子代),需通过基因检测明确。
四、检测方法
1. 血清学检测
正反定型结合:通过凝集强度、混合视野凝集(如A3型)等判断。
抗H试剂:检测H抗原强度辅助鉴别(如B(A)型H抗原接近O型)。
吸收放散试验:验证弱抗原的存在。
2. 分子生物学检测
基因测序或单体型分析(SSP法)可明确突变位点,例如B(A)型常由B基因外显子突变导致。
五、分布与罕见性
B(A)型:全球发生率约1/17万~1/59万,亚洲人群略高于欧美。
顺式AB型:国内报道较少,发生率低于1/10万。
A亚型B(如用户提问中的表述)可能属于上述罕见亚型的统称。
“A亚B”血型通常指ABO系统中因基因突变导致的特殊亚型,需通过血清学结合分子检测确诊。此类血型输血风险较高,临床需谨慎处理。若发现正反定型不符或疑似亚型,建议转诊至专业血液中心或参比实验室进一步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