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血型鉴定中出现抗A凝集时,说明受检者的红细胞表面存在A抗原,可能为A型或AB型血。具体判定需结合正反定型结果:
1. 正定型(检测红细胞抗原):

若抗A血清与红细胞发生凝集,而抗B血清不凝集,则初步判断为A型;
若抗A和抗B血清均凝集,则为AB型。
2. 反定型(检测血清抗体):
A型血血清中应含抗B抗体,与B型红细胞凝集;
AB型血血清中不含抗A或抗B抗体,与A、B型红细胞均不凝集。
3. 注意事项:需排除冷凝集素、亚型(如A亚型)或疾病(如白血病)导致的抗原减弱等干扰因素。
二、血型鉴定凝集口诀与快速判断方法
以下为血型鉴定的凝集反应口诀及操作要点,适用于实验室快速判断:
1. 正定型口诀:
“抗A凝,A或AB;抗B凝,B或AB;都不凝,则为O”
抗A凝集时可能为A型或AB型,抗B凝集时可能为B型或AB型,两者均不凝为O型。
2. 反定型验证口诀:
“A血清凝B,B血清凝A;双不凝是AB,双凝则是O”
A型血清应与B型红细胞凝集,B型血清应与A型红细胞凝集;若两者均不凝则为AB型,均凝则为O型。
3. 凝集强度判断标准(玻片法/试管法):
“一片凝块++++,颗粒成团+++,细沙小粒+,均匀分散则为阴”
凝集强度分为++++至-等级,镜下观察凝块大小和游离红细胞比例。
4. 温度控制口诀:
“该凝不凝4℃冷,不凝却凝37℃温”
若预期凝集未出现(如抗体效价低),可4℃冷藏增强反应;若出现非特异性凝集(如冷凝集素干扰),需37℃孵育消除假阳性。
三、特殊情况处理与实验方法选择
1. 冷凝集素干扰:
采用37℃预孵育或热释放法消除冷凝集素影响,或使用Ficoll分离技术去除干扰。
2. 亚型或抗原减弱:
优先选择试管法(离心增强灵敏度)或凝胶微柱法(标准化操作),避免玻片法漏检。
3. 新生儿或老年人:
6个月内婴儿不宜做反定型(抗体效价低);老年人建议试管法检测(抗原可能减弱)。
四、总结
血型鉴定需结合正反定型结果,并通过凝集强度、温度调整等方法排除干扰。口诀可辅助快速记忆关键步骤,但实际操作中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,尤其在疑难血型或特殊病例中,需结合多方法验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