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O血型正反定型是血型鉴定的核心方法,通过同时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(正定型)和血清中的抗体(反定型),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。以下是其具体意义及作用:
一、互为验证,提高准确性
1. 正定型(细胞定型)
用已知的抗A、抗B抗体试剂检测红细胞表面的A/B抗原,直接确定血型。例如,红细胞与抗A凝集则为A型,与抗B凝集则为B型。
2. 反定型(血清定型)
用已知A、B型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A或抗B抗体。例如,血清与A型红细胞凝集说明存在抗A抗体,结合正定型结果可推断血型。
意义:两者结果必须一致才能确定血型,减少单一检测的误差,尤其在技术操作失误(如试剂失效、标本污染)时,能通过矛盾结果提示复检。
二、发现亚型及特殊血型
1. 识别弱抗原或抗体
某些亚型(如A亚型、B亚型)的抗原性较弱,正定型可能漏检,但反定型可通过抗体反应提示异常。
2. 排除类抗原干扰
例如类B抗原(由细菌感染或肿瘤引起)可能导致假B型结果,反定型中的抗体检测可辅助纠正误判。
三、揭示疾病或生理状态的影响
1. 疾病导致的抗原/抗体异常
2. 输血或移植后的监测
输入异型血或移植后可能出现混合细胞群(如嵌合体),正反定型不一致可提示需进一步检测。
四、避免技术性错误
1. 试剂或操作问题
例如标准血清效价不足、红细胞悬液浓度不当等,正反定型矛盾可提示复查或更换方法(如改用试管法)。
2. 排除非特异性凝集
如冷凝集素、纤维蛋白原过高导致的缗钱状假凝集,反定型可辅助鉴别。
五、特殊人群的应用
ABO正反定型的核心意义在于通过双重验证机制,确保血型鉴定的精准性,同时揭示亚型、疾病或技术干扰等潜在问题,为临床输血、器官移植、新生儿溶血症分析等提供可靠依据。若结果不一致,需结合患者病史、重复试验及补充试验(如吸收放散试验、唾液血型物质检测)进一步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