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天干地支的基本概念
天干地支是中国古代用于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纪时的符号系统,由十天干(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)和十二地支(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)组成。两者按固定顺序相配,形成六十甲子循环(如甲子、乙丑等),成为命理学的基础。
2. 天干地支与五行、阴阳的关联
在八字算命中,天干地支与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和阴阳(天干为阳,地支为阴)紧密结合。例如:
通过干支的五行属性和生克关系(如相生、相克、相刑),命理师可推算个人的运势、性格及命格。
3. 天干地支的命理象征
例如,“甲”象征破壳而出的生命力,“庚”象征成熟与收获,这些源自甲骨文中对农作物生长周期的象形表达。
二、甲骨文与天干地支的关系
1. 甲骨文中的干支记载
2. 天干地支的甲骨文字形
3. 天干地支的起源争议
三、甲骨文对天干地支研究的价值
1. 实证历史:甲骨文证实干支体系至迟在商代已成熟,反驳了“西来说”的猜测。
2. 文化溯源:通过字形分析,揭示古人对自然规律(如农事、星象)的观察与哲学化表达。
3. 命理学的根基:八字算命依托的阴阳五行理论,其符号系统(干支)的形成与甲骨文记载的时空观密不可分。
天干地支既是中华文明的时间刻度,也是哲学与命理学的核心符号。甲骨文不仅保存了其原始形态,更揭示了古代“天人合一”的宇宙观——从种子破壳到星辰运转,皆被纳入一套逻辑严密的符号体系,成为贯通自然与人文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