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字算命(又称四柱命理)是基于阴阳五行理论,通过分析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的天干地支组合(即“四柱八字”)来推测命运的方法。以下是其核心步骤:
1. 排八字与大运
确定四柱:需准确获取出生时间(年、月、日、时),并转换为对应的天干地支,形成年柱、月柱、日柱、时柱。例如,1990年某日出生,年柱为“庚午”,月柱需根据农历月份推算。
排大运:根据性别和出生年干支的阴阳属性,顺排或逆排大运,每十年为一运,体现人生不同阶段的运势变化。
2. 分析五行与旺衰
五行属性:天干地支对应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。例如,甲、乙属木,子、亥属水。
日主旺衰:以日柱天干(日元)为核心,结合月令(出生月份的地支)、地支藏干等,判断日主的强弱。例如,若日主为木,生于春季(木旺)则得令,地支有寅卯木则得地。
3. 确定格局与用神
格局分类:分为正官、偏财、食神等八种正格及特殊外格。格局的成败决定命主层次高低。
用神选择:通过平衡五行,选取对日主有利的五行作为用神。例如,身弱需印星生扶,身强需官杀克制。
4. 断吉凶与专项分析

婚姻、事业、健康:通过十神(如正财代表妻子,正官代表事业)及五行生克关系推断。例如,夫妻宫受冲克可能婚姻不顺,印星强则学业有成。
大运流年:结合当前大运和流年的干支,分析运势起伏。例如,用神被克之年易有波折。
二、阴历与阳历的区别
阴历和阳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体系,主要区别如下:
1. 定义与起源
阳历(公历):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(约365.24天)为基础,起源于古埃及,现为国际通用历法。
阴历(太阴历):以月相变化周期(约29.5天)为基础,中国农历是阴阳合历,融合了太阳年与月相调整,通过置闰月保持季节同步。
2. 计算规则

阳历:每年12个月,平年365天,闰年366天(2月29天)。月份天数固定,如1月31天,2月28/29天。
阴历:每月29或30天,全年354天左右,每2-3年增加一个闰月(如闰四月),使农历年与太阳年同步。例如,2025年农历乙巳年因含闰月,共384天。
3. 应用场景
阳历:用于日常生活、国际事务,如元旦、国庆节等。
阴历:指导传统节日(春节、中秋节)和农业活动(如清明播种)。
4. 其他差异
月份划分:阳历月份与季节对应固定;农历月份可能因闰月调整,如2025年含闰六月。
日期标识:阳历日期以数字表示(如3月17日),农历则以干支或节气辅助(如二月初八、惊蛰)。
八字算命通过阴阳五行与干支组合解析命运,需结合排盘、旺衰、格局等步骤;阴历与阳历的区别则体现在历法原理、计算规则及文化用途上。理解两者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命理分析和时间系统。